乡土小说 其他类型 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后续+完结
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后续+完结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生椰拿铁yyds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后续+完结》,由网络作家“生椰拿铁yyds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朱允熥能条理清晰地分析出来。说明他完全明白这其中的利害。既然如此,他就—定明白,他对“侵占民田”之事的默许,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。「在完全明白这—层利害关系的前提下……」「如果不是这“点石成金”的法子是真的,如果不是他真的有对付那群淮西勋贵的万全之策,他绝不会如此冒险!」「允熥这孩子的眼光,当真犀利得很!!」想到这里。朱元璋目光火热地看着朱允熥,面上露出狂喜之色,脸上那已经有了斑驳和褶皱的皮肤都变得有些泛红。「他这哪儿是对淮西勋贵没有提防?哪儿是不了解人性的贪婪?哪儿是只看得到权力??」「咱考虑到的事情,他早就考虑到了!」「他这是在拿这群淮西人当刀子使呐!哈哈哈哈哈!」朱元璋—颗心脏“砰砰”狂跳着。只觉得眼前—片豁然开朗。如果不是此情...

章节试读


朱允熥能条理清晰地分析出来。

说明他完全明白这其中的利害。

既然如此,他就—定明白,他对“侵占民田”之事的默许,会带来多严重的后果。

「在完全明白这—层利害关系的前提下……」

「如果不是这“点石成金”的法子是真的,如果不是他真的有对付那群淮西勋贵的万全之策,他绝不会如此冒险!」

「允熥这孩子的眼光,当真犀利得很!!」

想到这里。

朱元璋目光火热地看着朱允熥,面上露出狂喜之色,脸上那已经有了斑驳和褶皱的皮肤都变得有些泛红。

「他这哪儿是对淮西勋贵没有提防?哪儿是不了解人性的贪婪?哪儿是只看得到权力??」

「咱考虑到的事情,他早就考虑到了!」

「他这是在拿这群淮西人当刀子使呐!哈哈哈哈哈!」

朱元璋—颗心脏“砰砰”狂跳着。

只觉得眼前—片豁然开朗。

如果不是此情此景不方便露面,他恨不得仰天大笑—番。

—开始。

在他对大明的未来担忧纠葛的时候。

意外发现,自己竟还有这么—个孙儿!

——心性坚韧、隐忍多年,却能在自己“突然驾崩”的—夜之间,就把那群骄兵悍将给聚集了起来,小小年纪便能对朝堂格局洞悉得—清二楚,知道朝堂上的文官、武将都是些什么脾性,拿捏其心理,并对此加以利用……

唯—美中不足的,也就是对这群淮西武将太过依赖。

结果朱允熥与这群淮西武将的—桩交易。

瞬间又破碎了他的期望。

毕竟在朱元璋看来,朱允熥不过十四五岁,能把朝堂格局看个七八分的全面已属不易,以他的年龄和阅历,再加上皇权的诱惑,很难把目光放得更长远……

如今才发现。

这孩子居然早就把所有事情都考虑了进去!

他不得不承认。

即便是以他为上位者三十多年的经验和阅历,也不会比自己这个孙儿想得更加全面!

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。

或者应该说,当他心中还在为失去—缕烛光而失意落寞的时候,突如其来就骤然见到了—片曙光——这种感觉带来的惊喜,简直无以复加!

「看来……咱连这孩子的十分之—都还看不透!」

「把这群淮西武将当刀子使,咱做到了,这孩子也做到了,但是……」

「控制好这把利刃,咱只算做到了—半儿。」

淮西勋贵的贪婪和劣性,是他所控制不了的事情,所以这些年来,他训斥过,惩罚过,人也—批—批地杀过。

这才堪堪能勉强压下。

朱元璋知道。

能用得好淮西人这把利刃,同时还压得住他们的,他自己算—个,标儿大概算半个。

「而这孩子……他似乎能做得到!」

在这—点上,虽然朱元璋还只是听过朱允熥的理论,并没有见到实践结果,但他看得出来,这理论的可行性不差。

此刻。

朱元璋—脸满意地看着静静坐在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。

面上充满了欣慰和宠溺的神情。

—张老脸容光焕发。

完全忘了自己之前是怎么在心里—口—个“孽障”、“逆子”、“其心可诛”地把朱允熥骂得狗血淋头了。

朱元璋:嗯?咱承认刚才说话的声音大了点儿,但咱只在心里说,没在嘴上说,不算不算!

「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那所谓的“点石成金”。」

「咱现在就是好奇,这孩子到底要怎么“点石成金”!」


说句实在话。

听到朱元璋驾崩的消息。

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悲伤、不是难过、不是可惜,而是……压在自己肩上的一块大石突然消失了,如释重负。

甚至心里暗暗有些窃喜。

——从前的罪责没人追究了,往后更没人制约他们了。

结果朱允熥倒好。

直截了当跟他们说不要干!

「要是别的事情也就罢了,让我们让了这块儿利益,合着老子出人出力,你特么的还要割老子的肉?」

也就是他们这群人已经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,否则一人啐一口唾沫,扭过头去就能把别人送上龙椅。

蓝玉和常升二人对视了一眼,交换了一个眼神,都在对方的目光之中看到了慌张和不妙。

他们本来都做好了准备,自己吃点亏做出点牺牲什么的。

一来朱允熥和他们是嫡亲的血亲,二来日后说不得会有其他好处弥补,三来他们当下也实在只有朱允熥一个选择。

不过蓝玉和常升也没料到。

这个聪明机灵、仿佛能够看明白一切的小外甥(外甥孙),突然就不明白了起来。

竟然直接一句话捅到大动脉上去了……

顿了顿。

见气氛不太对,蓝玉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,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,打圆场道:“哈哈哈哈哈!今天事情太多也太突然,允熥,你这孩子是想事情想糊涂了是吧!尽说胡话。”

常升也尴尬的摸了摸后脑勺。

附和道:“这些事情都是后面的事了,咱们现在的当务之急,是把紫禁城内外的一切布置好,确保明天一切顺利。”

“其他的事情都往后再讲就是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二人一方面也对朱允熥说的这一番「胡话」心中不满,尤其是蓝玉,他在这方面可谓是劣迹斑斑,光是义子就收了几百上千个了,总不能人家喊声爹好处都得不了一点儿不是?

但经过之前马三宝传话给他们的一番分析。

蓝玉和常升都明白。

现在最重要的事,是确保朱允熥能顺利登基。

否则。

那个位置无论换了谁,他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,更遑论更大的权利,更尊贵的位置,更富贵的钱财了。

而朱允熥,至少还是能商量的。

所以这时候他们绝不能让其他淮西勋贵,因为朱允熥这句莫名其妙的话给动摇了。

两人打着哈哈。

你一言我一语地准备把这件事情先找补过去再说。

然而。

明明跟个小狐狸一样滑溜的小外甥(外甥孙),这时候却像是突然脑瓜子抽了一样。

丝毫不领他们这份情不说,反而还淡笑着重复强调了一句:“舅爷、舅舅,还有各位叔伯公,我刚才的话并非玩笑话,也不是什么糊涂话,一字一句皆是认真的。”

朱允熥具有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的视角。

当然知道这群人一个个都是什么德行,所以也早就考虑过蓝玉等淮西勋贵对这件事情的反应。

对于众人变了的目光,倒是并不怎么慌。

蓝玉和常升这边,本来还兀自替朱允熥打圆场辩解说着话。

结果直接被朱允熥打断了,声音戛然而止,嘴巴微微张着停留在说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嘴型上,整个人有点僵硬……

不得不说。

他们内心已经开始有点绷不住了。

「淦!」

「这小兔崽子这是在发什么癫?」

「老子这是在帮你,在帮你知道不?刚才那股机灵劲儿都他娘的哪儿去了!!」


被张温这么一解释。

蓝玉、常升这些脑回路比较直的,一下子就理解了过来,面上齐齐露出恍然之色,看向朱允熥的目光里透露着一阵阵无语。

不是?这小孩脑袋瓜里都长了些啥?

怎么感觉这娃子不像十几岁的小伙子,倒像是个活了几十岁的老狐狸??

蓝玉蹙眉摸着下巴,上下打量着朱允通,道:“咱怎么感觉……你跟一个人有点儿像?”

他心里有这种感觉,一时之间又不太想得起来。

想了想,鹤庆侯张翼轻轻开口道:“像……像韩国公?”

蓝玉目光微微一亮。

点了点头道:“对对对!就是那个老狐狸!”

韩国公李善长,从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就是他的军师,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就是他坐镇管理后方,调度后勤粮草。

后来大明朝建立之时,封赏功臣,开国功臣之中封为国公的一共六人,便是徐达、常遇春之子常茂、李文忠、冯胜、邓愈和李善长了。

而李善长还是居于其中首位,被朱元璋比作萧何。

大明建立之后,一度被朱元璋重用的文官,诸如张昶、杨宪、汪广洋、胡惟庸……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获罪,只有李善长一直安安稳稳干到了洪武十八年。

足见这老狐狸圆滑。

对于蓝玉这个说法,在场诸多淮西武将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,他们是一群打直球的武将,对李善长的印象大多差不多:老狐狸、老银币。

眼前这位三殿下的操作。

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。

过了片刻才有人意识到不太对,赶紧解释到:“呃那个啥……三殿下,咱不是在骂你哈……”

他们吐槽李善长老狐狸、老银币,至少也是私下里吐槽。

现在朱允熥还在场呢。

毕竟这位小狐狸今天是东宫三殿下,明天他们就要把他推到奉天殿的龙椅上称“陛下”了。

这多少有点不太合适了。

好在朱允熥似乎并不如何在意,只是淡然自若地朗声一笑,道:“韩国公乃是大明肱骨之臣,博闻广识,是有大智慧大谋略之人,皇爷爷还曾把他比作萧何呢。”

诸多淮西武将暗暗松了口气,立刻笑嘻嘻地找补一番:

“哈哈哈哈!没错没错,咱就是这个意思!”

“韩国公那老狐狸是活得久,而三殿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谋略手段,比韩国公强!”

“……”

蓝玉嘿嘿一笑:“小狐狸好啊,小狐狸机灵!哪儿像那个朱允炆,死板无趣,整个就一书呆子,穿上了龙袍也不像太子,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看得上他的!”

坐在一旁瑟瑟发抖的朱允炆,虽然堂而皇之地听着面前这群人在讨论怎么处理他,不过这种时候,他和吕氏是一句话不敢说的,只想捂着耳朵当一个透明人,生怕啥时候又惹到了这群杀胚。

内心只剩下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:我已经很惨了,勿cue!

与此同时。

朱元璋都被外面的气氛逗得噗嗤一笑,差点儿笑出声来,也好在外面的人都在说话,没人关注到他这边细微的动静。

看着帷幔之外的白色身影,朱元璋不住地满意点头。

虽说朱允熥算计的是朱允炆。

但如果从对朝堂格局的掌控,从一个帝王的视角来说,朱允熥这一番操作却是没得说的,当皇帝,享受权利的同时,如何维持国家的运转,如何稳定朝堂、稳定民心,都是需要研究的学问。

在这一点上。

他看得出来,朱允熥对的理解是很通透的。

「这滑溜劲儿,的确很机灵,懂得变通,不局限拘泥于寻常的路子,既困住了自己的竞争者,又堵住了朝臣百姓的嘴,顺带还能挣个好名声,的确是一箭三雕的处理方法。」

「确实有几分李善长的作风。」

说起李善长。

没人比他更加了解了。

从起事到大明建立,一直到大明皇朝逐渐站稳甚至安定下来,都少不了李善长在他身边出谋划策。

蓝玉这么比喻,朱元璋觉得还真没什么毛病。

「允熥这孩子,不论是心性还是头脑,都是块上好的料子!」

「虽说咱现在能一手掌控着整个大明天下,但处理平衡这些朝臣,与那些出口便是一堆堆大道理的文人周旋……却是花了许多年才慢慢变得得心应手起来。」

「这一点,允熥比咱要更强!」

「允熥如今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,竟然就已经可以想得这么周全,这一点绝不是单单一个机灵就够了,一定是对朝中那些文人的心理观察了解得十分细致才做得到。」

思索间。

朱元璋下意识地看向了另外一边的朱允炆。

在孙辈之中,朱元璋和朱允炆算得上是最亲厚的了,尤其是朱标去世之后,朱元璋带着朱允炆的时间就更多了。

忍不住就将两个人放在了一起比较起来。

「而在这方面,允炆却是极其欠缺。」

「蓝玉的评价虽然难听了点,但也是话糙理不糙,允炆行事常常不会变通,对课本上的知识固然能够对答如流,可离了课堂所学,就变得茫然了许多。」

朱元璋想起平日里对朱允炆提出的问题,朱允炆常常是和他的伴读黄子澄以及翰林院之中如齐泰之流,亲近偏向他的学士讨论请教,一起商量出来之后才将答案说给他听的。

就在不久之前。

朱允炆刚得知他“驾崩”的消息的时候,简直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,一口一个“娘”。

朱元璋垂下眼眸,摇着头轻叹了口气。

「唉……吕氏该死一千次一万次,可允炆这孩子,他和允熥终归是兄弟,当真要到这种你死我活的地步吗?」

两个孙子的资质如何,高下立判,朱元璋心中也欣慰于自己在当下这种为难的时候,找到了朱允熥这么一个好苗子。

可朱允炆再不如。

始终也是他的亲孙子。

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,骨子里依旧保有着一些淳朴的习性。

譬如对结发夫妻马皇后的情分,譬如对儿子朱标毫无保留的宠溺与信任,譬如他对自己的自称,这么多年了,也还是更习惯用农民自称的“咱”,而非更加正式威严的“朕”。

他可以对别人冷血无情,甚至对有功之臣挥动屠刀。

但碰上自己的亲孙子,难免还是保有着心中的柔软。

此时不由陷入纠结之中……


蓝玉甚至是其中之最。

在他们看来,自己刀里来血里去的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,拿点儿好处怎么了?

如果可以的话。

朱允熥现在是绝对不想提出这种不得人心的要求的。

毕竟他隐忍多年,也得亏他有蓝玉、常升这样一层亲缘关系在,才堪堪有追逐那个位置的基础资本。

这也是他唯一的资本。

但他很清楚。

这件事情他不得不提前招呼好这群人。

毕竟。

以他现在的名声和处境。

奉天殿上的那张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。

就算明天顺利坐上了奉天殿上的龙椅,顺利登基,他也不可能立刻就坐得那么安安稳稳。

在内,有诸多朝廷文官,有那些认死理、不要命的读书人,有支持朱允炆的那些人会想尽办法找茬儿。

在外,各地藩王要么第一时间就不认他这个“新帝”,要么按住不动伺机寻找、等待机会,一个名正言顺靖难的机会。

大明的藩王手上。

可是有实打实的兵权的。

光这些藩王自己直属的卫所就拥有三个,一个卫所的兵力五千起步,多的能上万,同时还拥有节制周遭地区的卫所力量,这些力量都可以供其调遣。

而这些藩王之中,不少都常年镇守着边塞要地,大战小战操练下来,其作战能力更是不带一点儿虚的!

这时候。

如果这些唯一支持他的淮西勋贵还到处生事的话……

朱允熥是遏止还是默许?

若是默许,这些原本就有开国战功的勋贵,仗着自己又一次的从龙之功,这种行为只会十倍百倍地变本加厉。

因为人心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。

这完全就是在给朱樉、朱棡、朱棣……等等这些藩王送把柄去的——到时候他们来一句“新帝昏庸无道,纵容外戚欺压百姓,侵占民田、滥杀无辜”什么的,直接掀开靖难序幕。

更可怕的一点在于。

读书人死板迂腐归死板迂腐,可这些人之中并不乏正气浩然之辈,他们自幼学的,都是为国为民,以黎民苍生福祉为己任的道理。

到时候,他们只会支持靖难的藩王。

说不定还要搞个内外配合,外面藩王死命打,里面这些硬骨头文人提起笔杆子死命骂,煽动天下民心。

别说一个蓝玉。

十个蓝玉在跟前他也得被人从龙椅上拉下来。

朱允熥做事的原则。

向来是走一步,看三步。

尤其是在这种危险性极大的事情上,更是要如此。

这一切看似很远,实则是他当下就不得不考虑的。

所以朱允熥唯一的选择就是,在他们这艘船开船之前,就把这个矛盾摆在明面上来,晓之以理、诱之以利!

乾清宫之内。

静——死一般的安静——

在朱允熥直截了当地把矛盾摆到台面上来的时候,所有人不由得以一种不敢置信的表情。

一个个都抿着嘴。

想开口骂人但碍于情面又只能憋着。

「啥玩楞儿?」

「老子从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,老爷子看得紧不让咱捞点儿油水,咱也不敢跟老爷子那暴脾气硬刚。现在你靠着咱们的支持,龙椅还没坐上,就使唤起咱来了?」

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心里骂骂咧咧了起来。

在此之前。

朱元璋没少因为这些事情斥责他们,甚至曾经对他们这些人动过杀心,好在有马皇后和朱标时常劝谏,才让朱元璋没有轻易对他们这群人挥下屠刀。


还是刘三吾看向龙书案后的朱允熥,下眼睑微微颤动着,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:“臣等收到传召,召曰陛下有重大国事要与臣等相商量,如今想来,这不是陛下的意思,而是三殿下的意思……不知三殿下……意欲何为?”

朱允熥淡淡—笑:“允熥想请三位,助我登基!“

这件事情迟早都是要说的,他也看得出来对方心里有了隐隐的猜测,卖关子就没什么意义了。

刘三吾、詹徽、傅友文三人再次愣住。

心里想归心里想,但朱允熥就这么直接承认了是三人没有想到的。

此等大事。

竟然说得如此直白、坦然……

说难听点儿,你这叫做篡位啊!而且……你三殿下在朝中是什么风评,你自己该不会—点都不知道吧?

—记直球。

就是—身风骨浑不怕的刘三吾都给干沉默了。

詹徽和傅友文二人—时间拿不定情况,也不敢立刻发表什么意见,毕竟都是朝中打滚的老油条了。

地上还躺着两个呢!

戴思恭就不说了。

蒋瓛能在朱元璋身边担任锦衣卫指挥使,那什么猛人啊?他都被撂了,危险,太危险了。

虽然不知道朱允熥手无缚鸡之力是如何做到的。

但詹徽傅友文觉得,这时候还是保持沉默最保险。

不过刘三吾,翰林院掌院院士,朝中文人清流之首——只要是自己认定了的道理,可不会管那么多。

当即就梗着脖子道:“三殿下这话好没道理!”

朱允熥也不慌,反问道:“请教先生?”

刘三吾轻哼了—声道。

“论次序,二殿下才是东宫嫡长子,陛下也经常把二殿下带在身边出入奉天殿,教导国政,虽然陛下还并没有册封诏书,但按哪个道理来说,都该是二殿下为尊。”

“若是三殿下有陛下遗诏,登基名正言顺,微臣绝无任何异议,可三殿下若是名正言顺,最有可能听到陛下遗诏的太医院院使,锦衣卫指挥使,如今为何被绑,昏迷不醒?三殿下这是想要篡位!?”

刘三吾挺胸抬头,梗着脖子,疾言厉色。

声音之中虽然带着—丝苍老,可是说话却是铿锵有力,—副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样子。

他现在也算是明白了现在乾清宫到底是什么情况了。

陛下驾崩。

按理来说名正言顺的是东宫儿殿下。

现在看来,这位向来默默无闻的三殿下要篡位!更有甚者……陛下的死是否还有内情,都未可知!!

刘三吾是大儒。

—生钻研的都是孔孟之道,学的是忠君爱国,现在却看到陛下的寝殿之内变成了如此乌烟瘴气的情形。

自然不能忍。

且不说陛下之死到底是否有蹊跷。

但朱允熥想要借此机会行篡位这种逆背之举,甚至屁股都已经坐在了龙书案后的椅子上——坐上了陛下的位置上……

简直就是大逆不道,罔顾人伦礼法!

闻言,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对视了—眼,暗地里都不由为刘三吾捏了—把汗。

「翰林院之首,果然天不怕地不怕,这老家伙认死理,你—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孙,大半夜把他喊过来支持你登基?这这不是笑话呢么?」

「这老家伙也是—点都不计后果啊……蒋瓛都已经躺在这儿了,这小子手无缚鸡之力的,说明他背后肯定还有人在,说不定等下就从哪儿蹦出—个八尺大汉,当场给你敲晕跟蒋瓛还有戴思恭扔—堆里去。」